如何建設好小學科學實驗室,以促進和推動小學科學教育的扎實深入?實驗室不是一個環境而是一個整體。即建構科學教育課堂的平臺。儀器和實驗技術是實驗室的CPU,環境設備是實驗室的基礎設施,類似計算機的機箱與硬盤、內存等,技術應用和管理變革是實驗室的操作系統,教學方式為人機互動模式,等等。實驗室建設不是簡單的采購桌椅后,再購買一點玩具化的儀器。
實驗室的室內環境,由于空間的結構劃分已經確定,在界面處理、裝飾布置、家具設置之前均應以其內部使用方便合理為依據進行布置。 按實驗室的使用功能大致可分為:準備室(或前處理室)、分析室、儀器室、天平室、微生物室(或潔凈室)、儲藏室等。室內各界面以及家具陳設等材質的選用上,應考慮人們近距離、長時間視覺感受的舒適,甚至應考慮與肌膚接觸等特性,要符合安全環保的原則及符合人體工程學原則。
實驗室應設置門禁系統,避免無授權人員隨意進入實驗室區域。實驗室應防火,對于有危險物品的實驗室,電線、照明、插座等都要按防爆設計,實驗室設計應符合消防規范。樣品儲藏室要求通風良好,避光,一定的濕度。環境監測常涉及到的廢液主要包含有機廢液和無機廢液,有機廢液又包含含氯有機廢液和非含氯有機廢液。根據廢液的類型,有機廢液和無機廢液需要分開存放,含氯有機廢液和非含氯有機廢液也要分開存放。